Welcome/ 歡迎。

Welcome. Let us remember the Hong Kong of yesterday and today. 歡迎。讓我們一起記住昨日和今日的香港。
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DisappearingHongKong
Please like!

Monday, 28 October 2013

港影:淺談《保衛戰隊之出動喇!朋友! 》




目前在香港放映,由麥浚龍執導的《殭屍》在小弟的香港朋友圈中獲得好評。

然而,我對於麥浚龍的銀幕印象則是來自這部由黃晉甫執導,和他主演的《保衛戰隊之出動喇!朋友! 》。在《保》,麥浚龍的演技雖然不是殿堂級,但是他能夠揣摩得當,這對於他後來能夠在《殭屍》掌握映畫語言,有一定的幫助。

在香港以外的地區還沒能夠有機會欣賞(說難聽一點,很多人會下載)之前,我們欣賞《保》的預告片,以及已故張國榮演唱的《宇宙大帝》。這首歌被收入在電影為開頭曲。

電影質料
片名:保衛戰隊之出動喇!朋友!
導演:黃晉甫
演員:麥浚龍、林家棟、鄧麗欣、曹格
放映日期:2011年10月11日

電影預告(一)

電影預告(二)

電影片頭

張國榮:宇宙大帝




Tuesday, 22 October 2013

港•電視-香港人電視夢的破滅/ HK TV-The End of HK People's TV Dreams



一期的鏗鏘集,講訴不但是香港人的,也是全球華社看香港節目長大的海外觀眾的夢想破滅。

因為,這牽扯的是華人電視能夠在和西方娛樂大國,爭一日之長短的關鍵時刻。

一日不發牌,我們華人電視能拿出什麼和美國競爭的籌碼嗎?

希望香港特區政府能夠早日聆聽民意,發牌給香港電視。

因為到頭來,香港是大輸家。



Tuesday, 15 October 2013

港人•港事-香港城市大學“語言戰”


其實,這是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件。以往“消港小弟”在大學讀書的時候,會盡其力去了解課程,不會說要求教授來遷就我們學生。

而剛發生的準香港城市大學準碩士生,卻因為聽不懂粵語,要求教授以他們熟悉的國語來講課。在香港學生的反對聲中,還說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以華語授課是正當的。

其實,這群來自中國大陸的學生已經犯錯,因為大學在開課前都指明,中文系的課程會以粵語來授課。而他們卻以在中國境內教書,理應以華語教課的“正而堂皇”理由而回應。

人到香港,理應應學好粵語,來達到在香港上課和能跟香港人溝通的道理。雖然,香港回歸大陸,但是過往的兩百年間,當地華人已經培育了自己的文化和共同身份。這不是中國政府能在短時間內,以“華語貫徹香江”的思維來治理香港。尤其是在“港中矛盾”即將陷入深沉矛盾,而很多類似上述的事件的發生,不難被外國拿來當國際笑柄來談。

以下會分享由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的明永昌撰寫相關的新聞,並且以正體字來呈現。希望各位讀了之後,有所而感:

“來自中國大陸的學生在香港城市大學讀碩士,選讀一門以粵語授課的課程,卻要求教授改用普通話,引發香港學生不滿對罵。事件近日經香港媒體報導後,成為大陸和香港輿論關注的熱點。來自香港的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任研究助理鄺健銘接受聯合早報網訪問時則指出,該事件反映港人對本土文化語言空間日益受到擠壓的反彈心理。


綜合香港媒體報導,這些大陸學生選讀的是城大中文文學碩士課程的“中國文化要義”科目,由中文、翻譯及語言學系助理教授陳學然授課。據了解,城大中文文學碩士課程大陸學生人數較多。本學期“中國文化要義”科目,有91名學生選讀,大陸生佔60% “中國文化要義”上學期廣東話授課,下學期普通話授課,學生可按個人需要及進度,選擇在上學期或下學期修讀有關科目。但部分大陸學生為了一年畢業,選讀上學期的廣東話班。

根據《蘋果日報》的報導,選讀該課程的一名香港學生受訪時表示,他9月開課第一堂課,就有大陸學生舉手說:“教授,我們聽不懂廣東話,請你用普通話。”引起香港學生嘩然。有人不滿表示已寫明是用廣東話授課、是不是大陸學生不守規矩?陳學然當場表明,會繼續以廣東話授課,並在課後透過電郵與同學商討授課語言問題。

到第二堂課,陳學然卻改用雙語授課,每講一句廣東話,便以普通話翻譯一次;又為大陸學生加開每週近一小時的“普通話講解課”。有香港學生忍無可忍,舉手錶示聽不懂普通話,大陸學生卻反唇相譏:“香港學生聽一下普通話也不能嗎?”課室內的香港及大陸學生開始互相對罵,坐了約百人的演講廳“火頭”處處,擾攘一時。持續至第三、四堂課,學生仍不時起爭執,雙方勢成水火;陳學然繼續雙語授課。

在第四堂課將近完結時,署理系主任陳漢宣到場調停,有大陸學生藉機發難:“我們花這麼多錢來到這裡(城大),卻給我們這樣的安排!”香港學生聞言後怒火中燒,反駁指“難道你去美國讀大學都叫人用普通話教嗎?”、“來香港就要聽廣東話啦!”陳漢宣當場承認安排有問題,承諾未來會檢討。

《蘋果日報》指出,在現場採訪時看到陳學然每講三、四句廣東話,便會以普通話翻譯一次,甚至在說港式笑話,引得香港學生哄堂大笑後,會用普通話把笑話複述一遍。有在座學生對記者指,自上一星期系主任到場調停後,課堂才大致回復平靜。也有本地生表示,擔心雙語授課會拖慢進度,根據校方的課程進度表,現已落後了足足一堂。

陳學然受訪時表示,該課堂規定以廣東話授課,惟有不少操普通話的大陸學生報讀,“可能他們不清楚規矩,沒看電郵”。他否認以雙語授課,“這一堂規定用廣東話教,一些關鍵字先用普通話講一講,不會對課程進度有影響。

城大發言人回應稱,兩地學生曾就語言問題有“熱烈討論”,但該科教學進度沒受影響,教授繼續以廣東話授課,講到部分關鍵內容時才輔以普通話講解。

有大陸媒體報導,指很快涉事各方都對報導予以否認,認為根本不沒有該媒體渲染的那麼誇張。一名城大學生說,根本未發生“罵戰”。城大的一名知情老師說,看到報導很“愕然”。因為這件事已過去一​​個月,問題早已解決,不知為何現在又拿出來當做“中港矛盾”說。

曾在香港城大任教的伍湘畹博士,目前從事翻譯工作。她在接受聯合早報網的訪問時指出,她在該校開過一門以英語授課的課程,卻發現來上課的部分香港和大陸學生,都會出現一些語言問題。一些香港學生聽不太懂普通話,一些大陸學生完全聽不懂廣東話,但也有些外籍學生既聽不懂普通話,也聽不懂廣東話。她只好這三種語言一併使用,但她表示這樣授課相當辛苦。

來自香港、目前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任研究助理的鄺健銘接受聯合早報網訪問時則指出,這件事可與近日有內地家長不滿香港幼稚園要求學生懂粵語以及與近年大量自由行旅客來港一併來看, 反映了港人對本土文化語言空間日益受到擠壓的反彈。涉事的課有列明“以粵語授課”, 且班內也有香港學生。鄺健銘認為,以英語授課, 也許會是較好的節衷辦法。”



Monday, 14 October 2013

港•電視-如果無線開拍《半澤直樹》?/ HK Drama-If TVB Films Their Own "Hanzawa Naoki"?

本年度最夯的日劇《半澤直樹》在華人社區掀起一股網上追看熱潮,而香港方面則是傳出,如果香港的無線電視開拍他們的版本,會動用那些演員來詮釋角色呢?

結果,香港的網友發揮創意,找到眾多“撞臉”的演員。這也讓“消港小弟”直呼:“太像啦!”

而這也讓我想起了,早幾年前香港電視出了一位在經濟蕭條之際,有一位人物的出現,成了香港電視觀眾的港民英雄。他是誰呢?

Laughing Gor 是也。

會在稍後解讀香港電視裡的眾英雄。

首先,看一下的“撞臉圖”來解鄉愁吧。


Friday, 11 October 2013

Tuesday, 1 October 2013

港人•港事-“南丫島撞船事件”一周年/ "Lanma Island Tragedy" 1st Anniversary





以張學友在23年前唱的《李香蘭》,來紀念38位在去年中國國慶日當天發生的“南丫島撞船事件”中罹難的死難者。

想必,此時其家屬的心情也還在悲傷中。

但願,以後的十月一日,香港不要放國慶煙花,辦國慶煙花匯演了。

張學友 :李香蘭

作詞:周禮茂
作曲:玉置浩二
編曲:杜自持

惱春風 我心因何惱春風
說不出 借酒相送
夜雨凍 雨點透射到照片中
回頭似是夢無法彈動迷住凝望你褪色照片中

像花雖未紅
如冰雖不凍
卻像有無數說話
可惜我聽不懂
啊是杯酒漸濃 或我心真空
何以感震動

照片中 哪可以投照片中
盼找到 時間裂縫
夜放縱 告知我難尋你芳踪

回頭也是夢仍似被動逃避凝望你卻深印腦中



消失中的香港,一周年快樂!/Happy 1st Anniversary!



年的今天,我成立了部落格和臉書專頁。

沒有想到,部落格在傍晚成立之後的幾個小時,香港傳來了造成36人罹難的“南丫島撞船事故”。


人生,本來是一件很無常的事。香港也是。



1997年前的香港流行文化,在回歸中國之後的15年後,不復當年的風光年華。社會的頹廢風氣,讓現在勤練肌肉的杜汶澤,語重心長地道出了一句,“或許,我們是最後一代的香港人。”

也是因為這一句話,讓當時還沒有找到工作的我,萌起了想為香港留點數碼足跡。

 《消失中的香港》就是在那樣的環境以及我的念頭下誕生的。

有香港人問我,“點解會鍾意香港的一切?”

我回答,“沒有什麼。只是單純的愛香港。”



17歲替新加坡專為華族學生辦的學生華文報章寫電影影評,接觸很多的港產電影,小時候到中學時期看了很多的港劇,聽粵語流行曲的數目,比起華語流行曲的數目還多,到旅行社打工時,會比較勤力地賣香港的配套。這說明了,我和香港有份深厚的緣分。

歷史的巨輪在不停地旋轉下,為19701997年的“黃金時期”,替香港輸出了魅力無法擋的文化軟實力。如果滿清皇朝不輸掉第一場“鴉片戰爭”,香港不割讓給大不列顛帝國,那麼李小龍會從香港出發,面向世界?無線和亞視連續劇、邵氏和電懋(國泰)電影,會風靡東南亞華人圈?金庸﹑李麗華﹑張小嫻的小說會否打動無數的海外華人讀者?甚至,梁文道會否去台灣生活一陣子,回到香港寫書辦新聞媒體?

那絲襪奶茶,蛋撻等茶餐廳的文化,以及點心“飲茶”文化會否盛行?連添好運會否踏出香江,到新加坡開店?




答案是不可能。

香港和台灣一樣,在“國共內戰”結束後,繼承了華族文化最好的養分,在兩地培養以及成長。

所以,《消失中的香港》不是“唱衰”香港,而是讓現在的海外的華僑讀者,從淺處了解香港文化,以及認知香港獨有文化存在的重要性。我不認同,香港和中國民眾持有的極端思想(比如'光復上水'以及'佔領中環'運動)。這會讓香港落後於上海。相反地​​,香港人和中國人應該反思,香港必須存活下去的重要性。這不是兩岸三地'自掃門前雪'的小事,而是外國如何看待華族的大事。

最後是希望我能夠在未來的日子裡,能夠和你們看港時事,看港劇,品港食﹐聽港樂,能繼續地風花雪月地下去。


《消失中的香港》,一周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