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歡迎。

Welcome. Let us remember the Hong Kong of yesterday and today. 歡迎。讓我們一起記住昨日和今日的香港。
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DisappearingHongKong
Please like!

Thursday, 21 August 2014

港•影-盡力打圓場的《香港仔》/ Hong Kong Films- Pang Ho Cheung Presents The Great "Amberdeen"


“恩怨流水,一城自有一城愁。凡塵逆風,俗世豈能盡如人。”

這就是繼彭浩翔拍完他的香港都市情懷電影,《志明與春嬌》系列之後,《香港仔》電影主題曲《目的地》MV片尾所出現的字幕。

而《香》的表現和之前的《志明》系列如何?我覺得是電影裡的配角比起主角們,更能夠令人印象深刻。

《香港仔》很明顯地與《志明與春嬌》和《春嬌與志明》的不同,和內地的華誼兄弟展開合拍工作事宜,並且取得更多資金之後,能夠以三場特效的場景,來闡述彭導心目中,“(大)香港故事”的理念。但是,我覺得在處理電影裡鄭家三代人的衝突方面,正如友人的觀後感,很難達到自圓其說的境界。反倒是,彭導在拍攝鄭家長男,鄭偉滔和他兒時欺負同班女同學,莊詠詩,再度見面時的畫面,比起衝突性的劇情來得好。

如果你們把這家人的關係,和現實的香港社會聯想在一起的話,不難發覺很相似的情況。我姑且不在這裡談“保皇黨”、“英國殖民情懷”等詞彙,因為新加坡的一名影評人,在其評述中有提到這些。但是,在戲劇裡的“衝突模式”裡,長女惠清不解母親和父親對她的冷漠,她老公的出軌,長男偉滔不習慣女兒可怡的不漂亮,其妻子恩恩在事業上免被淘汰的掙扎,以及鄭家老父鄭東和他女友TA 姐之戀,不被偉滔而接受,都冠以“衝突是存在的,大家(香港人)要以自強不息地解決。生活,還是一樣地呼吸。”的思維,來結束這部電影。這是導演為戲裡的人物衝突,而採取的自圓其說的方式。




但是,還是比較喜歡彭導處理小人物和主角關係的劇情。要是有看《志春》系列的朋友,你們會對那時的Brenda到這一部的莊詠詩,會感到很熟悉。不錯,到了《香》的時候,彭導把莊詠詩原諒偉滔的那一場戲拍得很到位。雖然看似人物的刻畫平淡,但是要拿捏那一種情緒,來作為甲衝突戲與乙衝突戲之前的橋樑,是非常不容易,也成為彭導的代表名場面。在《志春》系列當中,Brenda的出場已成為亮點。可以說,彭導的這三部電影當中,沒有小人物的出色承托,也很難為劇情加分。

還有,我很喜歡劇組安排恩恩游泳,以及鄭家大小坐在麥當勞的假樹下的三場戲。因為,在西方的哲學文化中,水以及樹代表了人物經歷“磨難”之後,而得以“重生”的寓意。恩恩在獲得老公的諒解後,在水面開懷地遊,而一家人在“麥記”樹下(這也是很多港人的成長集體回憶)愉快地吃早餐,也代表香港“放下問題,來共度生活”。

這到底是彭浩翔導演的一相情願,還是為了討好中國大陸觀眾,我們就不得而知。有一點要肯定的事,導演在盡力述說他作為香港仔,而看到的人與故事。而和他同輩的導演當中,也很少像他這般努力地,通过映像語言,为香港带出正面訊息。

或許,他還是拍《春志》系列的第三集,比較好一點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